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十三五 奋进看宜宾(25)宜宾交出脱贫攻坚圆满答卷

宜宾日报 2022-06-16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主题。

2013年以来,宜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打响了新一轮脱贫攻坚战。

▲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江安县怡乐镇麻衣坝。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全市560万人口,有5个贫困县。2013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数11.22万户、贫困村471个、贫困人口38.79万人,贫困发生率8.7%。

面对贫困区域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实际,宜宾自加压力,向全市人民承诺:确保2019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

一个承诺,一份责任,一个梦想。

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和“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创新实施“四大工程”,打破区域界限,集聚人力、物力、智力,积极创新扶贫模式,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产业支撑 确保吃穿“两不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为了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宜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强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全市471个贫困村均确定并发展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早茶采摘。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茶、蚕桑、油樟等都是宜宾特色农业产业。宜宾是中国早茶之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早优双绝”的宜宾茶叶。高县、筠连、珙县、屏山县、翠屏区、叙州区等区县发展了大面积茶园。目前,宜宾茶园总面积达125万余亩,优质茶园的亩产值超过万元。

▲宜宾大力发展油樟产业。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油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之一。世界油樟70%在中国,中国油樟70%在宜宾。按樟油产值计算,一片叶子约值一分钱。叙州区全区油樟基地达36万余亩,樟油产量1万余吨,综合产值超30亿元,带动30个贫困村6000余户、3万余人脱贫致富。

为了精准发力,宜宾推动各类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向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聚集。2016—2020年落实扶贫专项资金438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2.27亿元;“四项扶贫基金”规模6.6亿元、惠及32.69万人次,扶贫小额信贷规模4.5万户、25.27亿元、风险基金2亿元。

▲东西部协作助力屏山县纺织行业发展。宜宾日报记者 胡鹏 摄

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落实各类社会扶贫资金17.71亿元。组织动员1200多个中省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参与扶贫。发动社会各界主动参与扶贫、奉献爱心,累计捐款超过10亿元。成功打造了“三峡种子基金”“栋梁工程”“爱心助学包裹”等社会扶贫品牌项目。

为了助推消费扶贫,宜宾大力推广“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实施“三专一平台”建设,创新完善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全市认定扶贫产品189个、供应商76个。
通过大力促进就业,2015年以来,全市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2.08万人。同时,通过落实低保政策、特困救助等方式,兜底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政策兜底 落实“三保障”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创新教育、住房、就业等8项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专项制度。

▲学生营养餐升级。宜宾日报记者 陈玉霞 摄

在教育扶贫方面,切实减轻贫困学生教育负担。在落实“3+9+3+N”(三年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专科及以上大学教育)兜底保障机制中,市县按照五五比例,共投入资金26850万元,保障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74950人次上学无忧。

此外,设立了教育救助基金,筹集7578.64万元,支出4873.49万元,救助了在享受现有普惠性教育资助政策之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93391人。

▲宜宾医生赴雷波县开展义诊活动。宜宾日报记者 陈根 摄

在健康扶贫方面,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健康扶贫政策,落实财政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政策,贫困人口参保率100%。

通过实施贫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结算”制度,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确保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珙县观斗乡跃进村易地搬迁村民新生活。李平 摄

为了让广大贫困户在住房安全上有保障,宜宾各部门联合发力,大力实施住房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30347户、易地扶贫搬迁27335户。

此外,大力实施基础建设,建设农村公路6798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打开了贫困地区的致富之门。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327处、分散供水工程16768处。覆盖受益人口151.85万人。

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建成431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0个贫困村文图分馆、167个阅报栏和宣传栏,“农民夜校”覆盖到所有行政村,让贫困群众共享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成果。


创新机制 确保帮扶常态化


在脱贫攻坚中,宜宾创新了一系列机制,成为独特的宜宾经验。

▲在兴文县共乐镇新阳村,当地村民在缝纫扶贫车间制作包装袋,解决贫困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创新“五补五改”投入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到贫困户,累计投入1亿元、惠及3万余人,累计分红和劳务收益1亿元。

创新扶贫小额信贷、叠加“好牛贷”等金融扶贫机制,破解“资金怎么来”“融资难”问题;创新“财金互动”模式,实现“政府、农担公司、银行、龙头企业、贫困户”五方合作共赢。

创新“五同”“三同一包”“三联三同”等帮扶模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屏山县的“五联”模式推动贫困村可持续发展,图为村民们正在包装茵红李。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创新市带贫困县模式,市级医院托管贫困县医院,市级院校与贫困县联合办学。

创新探索“扶贫车间”模式,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加工点。

创新“借牛还牛”扶贫模式,把财政扶贫资金入股肉牛养殖专合社,形成“收益+分红”的稳定增收渠道。

▲南溪区裴石镇月亮湾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以来,吸纳当地群众从事乡村旅游业,实现稳定增收。罗平 摄

建立“战区思维”“一村四警”法治扶贫模式,助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

创新提出就业扶贫Logo,开发就业扶贫产品,为全省推行扶贫产品采用集体商标模式提供了宜宾经验。

▲宜宾全景。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五年攻坚,圆满答卷。2018年宜宾市4个省级贫困县实现了高质量摘帽。2019年屏山县实现了高质量摘帽。截至2019年底,全市38.79万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7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全面巩固成果,确保稳定达标。目前,宜宾正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戎州大地上,曾经的老少边穷地区,如今处处一派欣欣向荣;曾经的荒山野岭,如今已是美丽的绿水青山;道路进村入户,产业兴旺发达,美丽的村庄与文明的乡风,绘成一幅壮丽的乡村画卷。

新时期,新使命。进入“十四五”时期,宜宾正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公益广告


来源:宜宾日报记者 李丽龙


本期编辑:谢畅 实习生:汪慧琪 责任编辑:文婧

新年开新局 记者走基层③|开局即冲刺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定了!宜庆路连接线即将通车!时间是……
探古街、逛古城!!“宜小记游宜宾”体验活动出发啦!

新年开新局 记者走基层②乡村振兴再扬鞭 ——“新年开新局 记者走基层”乡村见闻录

2月1日起 宜宾这条公交线将暂停营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